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25009阅读
  • 158回复

[书籍]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chinablack

发帖
418
土币
2264
威望
159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08-06-30
好东西,就要顶,楼主是好人!
离线chinablack

发帖
418
土币
2264
威望
159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08-06-30
好东西,就要顶,楼主是好人!
离线chinablack

发帖
418
土币
2264
威望
159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08-06-30
好东西,就要顶,楼主是好人!
离线lcfpho

发帖
309
土币
828
威望
51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08-07-14
好东西学习学习!谢谢提供!

发帖
1193
土币
529118392
威望
210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08-07-29
2006荷载规范的变化 #}'sknvM}  
经过学习2006版荷载规范,总结如下: '494^1"io  
第1处修改、 Yp9%u9tNq  
i$'#7U  
3.2.3 uF-Rl## >  
~NO'8 Mr  
注3:当考虑以竖向的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仅限于竖向荷载(原) >vQKCc|93  
z8w@pT  
(取消此注) [\pp KC  
I%ZSh]On  
这条是一个重要的修改,以往这是出题时的一个重要的陷阱,当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35时,不能计入风荷载效应。现应该计入风荷载效应了,且组合系数为0.6,水平荷载还有吊车水平荷载。 G\S_e7$ /  
%0eVm   
dxWG+S  
-------------------------------------------------------------------------------- T4"*w  
J`A )WsKkb  
1Q??R }  
第2处修改、 7C^W<SUo  
",Fqpu&M  
3.2.5 #K[6Ai=We}  
T:EUI]  
1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对结构不利时(没有变化) ]4-t*Em  
0Y ld!L  
  2)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的组合,应取1.0。 fmk(}  
&0@AM_b  
2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 -J?`  
::G0v  
  一般情况下取1.4; [c#?@S_  
4B=@<( H  
  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的活荷载取1.3 o_%gFV[q  
w<=-n ;2  
3 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有关的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 G!m;J8#m(  
'fY( Vm  
这条修改没有本质的改变,原规范中有0.9的数据要求,本次没有规定数值,本来砌体规范中取值为0.8所以本次修改不按有关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 Pt %EyFG  
5B+I\f&  
P}bwEj  
-------------------------------------------------------------------------------- 1ba* U~OEg  
ST^{?Q  
H=7Nh6v  
第3处修改、 X0gWTs  
G[[<-[C]5  
4.1.1表4.1.1中8(2) Z <vTr6?  
BZWGXzOFh  
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6m*6m)和无梁楼盖(柱网尺寸不于小6m*6m) 1 gx(L*y,  
8AVG pL  
这条是对原规范双向板说明不细致的补充,没有本质的改变 $ &fm^1  
"+KAYsVtU  
11(3) fIg~[VN"  
g|V0[Hnq6  
当人流可能密集时 RkXW(T`  
a$P$Ngi?S  
原规范指定是消防通道面过于窄所以进行修改。 ]h_V5rdX@  
0w ] pDj  
$79-)4;z4  
-------------------------------------------------------------------------------- /2e,,)4g  
H;rLU9b  
lC(g&(\{  
第4处修改、 kv'gs+,e  
Y!L<& sl   
7.1.1条 Wc- 8j2M  
Gf1O7L1rX  
2当计算围护结构时wk=βgzμslμzw0 i5^U1K\M  
j*}2AI  
式中βgz为阵风系数 5Dlx]_  
OLM}en_L  
μsl为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26H   
^5d9n<_xnQ  
本条修改只是对原规范是系数用的字母进行修必,没有本质的必变,但7.3.3条中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有很大的变化,见下一条内容,风振系数在7.5.1 条中也有变化。 TdH~ sz  
ck4g=QpD{  
bv8GJ #  
-------------------------------------------------------------------------------- G@;I^_gN  
uA2-&smw  
%R [X_n=  
第5处修改、 1 |zy6  
n32.W?9  
7.3.3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l R~&i8n.  
K~JXP5`(  
一、外表面 @s@67\  
@ag*zl  
二、内表面 2DbM48\E  
LQrm/)4bF5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外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y()Si\9v  
GBsM?A:  
注:上述局部体型系数μsl(1)是适用于围护的从属面积A小于或等于1m2的情况,当围护结构的从属面积大于或等于10m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l(10)可乘以折减系数0.8,当构件的从属面积小于10m2而大于1m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A)可按面积的对数线性插值,即 SQd`xbIuL  
86,$ I+  
μsl(A)=μsl(1)+[μsl(10)-μsl(1)]logA !%{s[eO\  
] /{987  
本条是一个非常大的修改,引入一个对数插值的算法,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B0G[k7  
edy6WzxBcm  
 kwd)5J  
-------------------------------------------------------------------------------- J6Q}a7I#  
ep3iI77/  
M:Aik&  
第6处修改、 c_r&)8  
+2+wNFU  
7.4.1 /o_h'l|PS  
.5~W3v <  
对于高度大于30米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和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大跨度屋盖结构,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影响。风振计算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进行,结构的自振周期应按结构动力学计算 axW4 cS ?  
*jF VYg  
本条的的修改主要是加了大跨度屋盖结构,在条文说明中有明确的阐述: BsX# ~  
8?7gyp!k_f  
关于在设计中可以不考虑风振系数的结构,按以往的经验,仅限于基本自振周期不大于0.25s的高耸结构和高度不大于30m或高宽比不大于1.5的房屋。查是对于大跨度的屋盖结构(包括县挑屋盖结构)的风振问题过去没有明确,这次修订予以补充,这里的大跨度屋盖是指跨度在36m以上的屋盖(不包括索结构) mTW@E#)n  
a~-^$Fzgy  
但计算中没有提及大跨度屋盖结构的风振系数如何计算,这种结构是比较少见的吧。 pH1 9"=p<  
T?Dq2UW  
!cWnQRIt_F  
-------------------------------------------------------------------------------- 5E+k}S]M$  
-)Y?1w  
^{W#ut>IN  
6v9{ $:  
第7处修改、 Q4;br ?2H  
S}hg*mWn{$  
7.5.1条 92k}ON  
E+&]96*Lby  
计算直接承按风压的幕墙构件(包括门窗)风荷载时的阵风系数按表7.5.1确定 =/Dp*  
Z)U#5|sf  
对其他屋面、墙面构件阵风系数取1.0。 o\luE{H .?  
:-f"+v  
这条的修改内容关键是在第二句话上,对围护墙计算时阵风系数应取1.0而不应按表中的数据。 n>dM OQb  
UI4Xv  
)^&)f!f  
-------------------------------------------------------------------------------- 79^on8k}  
GZN@MK*co  
%V$ujun`  
第8处修改、 ^w<:UE2a!  
T'*.LpNP,  
7.6.1 sv^; nOAc  
uK?T <3]'  
对圆形截面的结构,应按下列规定对不同雷诺数Re的情况进行横风向风振(旋涡脱落)的校核: fuH Dif,  
iDO~G($C  
1 当Re<3*105且结构顶部风速vH大于vcr时,可发生亚临界微风共振。此时,可在构造上采取防振措施,或控制结构的临界风速vcr不小于15m/s。 y^C; ?B<  
b* 6c.  
2 当Re>=3.5*106且结构顶部风速vH的1.2倍大于vcr 时,可发生跨临界的强风共振,此时应按第7.6.2条考虑横风向荷载引起的共振效应。 r[$Qtj Q  
*TuoC5  
3 当雷诺数为3*105<=Re<3.5*10时,则发生超临界范围的风振,可不作处理。 w?AE8n$8  
>NwrJSx  
4 雷诺数Re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dBG]J18  
55oLj.l^j  
    Re=69000vD q\[31$i$  
O'."ca]:5  
    式中v-----计算所用风速,可取vcr值; n20H{TA  
U[S;5xeF.j  
     D----结构的截面直径。 $Mx.8FC +  
}}qR~.[  
5 临界风速vcr和结构顶部风速vH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bZ_=UAb  
GX_Lxc_<f  
vcr=D/TiSt k#%19B  
gWS4 9*O  
vH=√(2000μHω0/ρ) "`:#sF9S  
LM _4.J  
6 当结构沿高度截面缩小时(倾斜度不大于0.02),可近似取2/3结构高度处的直径。 d*3R0Q|#{  
Pr<?E[  
本条修改的关键在强风共振上,一是强风共振的条件,顶风速多了一个1.2的系数,这样产生强风共振的可能性就大了,原来可能不是强风共振的,现在就变成了强风共振而要计算横风向共振。二是顶风速的计算公式中少了γw系数,这是因为前面所提及的1.2的系数的原因。 7k3":2 :  
还有最后一条没有总结,过完春节再说。 RpLm'~N'  
总之这次修改记住一点:“风变了”,三大点,要计入风了,围护结构的风大了,横向风振更多了。
求知若渴,谦虚若愚!QQ:17482812

发帖
1193
土币
529118392
威望
210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08-07-29
谢谢楼主 w\t{'  
送花了
求知若渴,谦虚若愚!QQ:17482812
离线yqtsd

发帖
419
土币
120
威望
77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8-07-30
很好,不错,谢谢啦
离线yanchang
发帖
1
土币
92
威望
2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08-08-28
感谢楼主
离线ralin2002

发帖
16
土币
23
威望
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8-08-28
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专业成就未来
离线xiaoorong

发帖
1361
土币
233
威望
298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8-09-05
最新的,顶!~
离线mr1357

发帖
612
土币
2839
威望
328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8-10-05
期待下载学习学习,谢谢
离线mr1357

发帖
612
土币
2839
威望
328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8-10-0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