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1091阅读
  • 48回复

[变形监测]关于隧道位移监测数据的有效利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ungeo
 

发帖
153
土币
2731027
威望
310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1
— 本帖被 yuanap 设置为精华(2008-01-08) —
根据以前积累的一些监测数据与资料,可以通过概率手段进行分析,如果监测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则可以规范目前我国隧道监控量测的变形控制。当然目前的监测数据仅仅是实际量测到的部分,由于监测断面的布设不及时和开挖至监测断面之前的造成位移损失往往需要采用多点位移计来量测完整的变形过程。这点还需要更多全过程监测数据的积累。发点收敛监测数据的初步研究成果仅作为抛砖引玉,同时希望能收集更多的位移监测数据来充实这个设想。
附件: 不同围岩级别位移特性.pdf (397 K) 下载次数:247
3条评分土币+11
lilinduiyu 土币 +1 呱呱,呱呱,呱呱呱 2016-08-19
zhongwei_318 土币 +5 - 2010-10-25
yuanap 土币 +5 优秀文章 2007-12-21
离线flac_hnjky

发帖
2092
土币
101110670
威望
2218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12-21
Re:关于监测数据的有效利用
  谢谢分享
离线tjdr
发帖
371
土币
1
威望
403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12-21
先看看再说!
离线yuanap

发帖
1199
土币
41309
威望
171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12-23
好东西,自己手上就空有一大堆监测隧道变形数据;仅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很想充分利用起来,

参考下您的资料吧,应该对自己比较有用
隧道、岩土工程、灾害地质、构造地质、煤田地质
离线hxzsoso

发帖
420
土币
2950
威望
39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12-23
现正在做一个隧道监测的报告,此隧道跨度国内最大,因此报告尤为重要,希望能够从您的资料中得到启发,将报告做好。谢谢您的分享!
离线arhu98111
发帖
18
土币
92
威望
1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12-24
非常不错的,对喜欢这个工作的人帮助很大的
离线arhu98111
发帖
18
土币
92
威望
1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12-24
对喜欢这个工作的人帮助很大的
离线gangbi0516

发帖
44
土币
969
威望
4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12-24
      学习了您的研究成果,现有两个疑问向您请教。
      1、地铁单线区间,Ⅲ、Ⅳ级围岩,台阶法开挖,拱顶初测距开挖面一个台阶左右(初测不及时),但是沉降稳定基本在6mm左右,要比您的监测结果大很多,数据的可靠性有多大?
      2、拱顶下沉非线性和围岩级别(级别的提高是什么意思)的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规律?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qq:447409238
离线ungeo

发帖
153
土币
2731027
威望
31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12-25
监测结果由于围岩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是说III级围岩沉降就一定是这个值,是最大可能概率。同时开挖方案不一致,导致围岩暴露的时间过长等都可能导致围岩的变形进一步增大。围岩分级,级别提高就是围岩变好了(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离线gangbi0516

发帖
44
土币
969
威望
4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12-25
    那么应该是拱顶沉降随围岩级别的提高减小。
    不同的地质,水文,施工方法,监测结果不同,但是对同一个工程后期施工有参考价值,可以这样理解您的意思吧。还有就是,标准差能否说明什么问题,如随围岩级别的提高,呈减小的趋势。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qq:447409238
离线ungeo

发帖
153
土币
2731027
威望
31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12-25
(1)那么应该是拱顶沉降随围岩级别的提高减小。
  是这样的,我同意您的观点。
(2)不同的地质,水文,施工方法,监测结果不同,但是对同一个工程后期施工有参考价值,可以这样理解您的意思吧。
不全是这样,如果我们对不同围岩级别,不同施工方案,不同开挖跨度都积累了足够的数据,那么监测数据的指导性和针对性都将非常强大,这就不单单是对同一个工程有指导意义了,因为监测数据是从成千上万的隧道监测数据中总结出来的。
(3)标准差能否说明什么问题
标准差说明了数据的离散程度,导致监测数据的离散有很多原因,一是监测工作没有做好,二是统计分析没有细化,三是施工影响等都可能导致。
感谢您的关注。
离线zhanpingsong

发帖
79
土币
5775
威望
7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12-27
对监测资料整理、分析和利用的一些建议:
  我近十年来一直在从事隧道的安全监测方面的工作,对于隧道的监测的实施、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和监测资料的利用有如下几点个人的建议,可供大家一起讨论:
(1)受施工过程和施工条件等的影响,初次监测数据往往要在下一个循环开挖之前方可布设,在下一次爆破
后进行两侧,因此,距离开挖面一定距离是一定的,但这个距离如何把握,如何尽量靠近掌子面是需要现场监测人员
费心的,同时在记录中一定要如实记录(是分析围岩桥化效应的依据);
(2)受施工条件和洞内作业空间限制,变形观测,尤其是收敛监测虽说是精度较高(0.005mm),但实际的测量受仪器
读书人员(视线不同读数不同、尺子松劲不同读数不同),环境(主要是温度和测量时测点距底部开挖面的相对位置)
和测点(测点挂钩方向、测定是否被动或是被喷射混凝土喷过)等的影响,实际的误差我的经验在1-2mm左右,因此,
不要过于相信单次的测量结果,可综合看曲线的走势;
(3)因围岩条件千差万别,设计定的III级不一定就是的,同时因不同隧道段时受岩体主节理等的影响,局部块体的变形往往较大
,但并不是隧道整体的变形,因此,布点时要注意不要使点布在不稳定块体上。此时如以点代面是未有意义的。
(4)对收敛监测数据的分析,一定要和施工联系起来,和掌子面的推进联系起来,分析变位随掌子面推进的变化过程;同时虽理论上是
围岩越差,变形越大,但这是基于岩体本身而言的,如考虑支护的强度问题,则问题就比较麻烦。围岩越差,支护越强,在当前以测定支护结构为主的监测过程中,以上结论是否可行或表现是否明显值得讨论。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希望相互讨论!
songzhanping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