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2380阅读
  • 12回复

[热点探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uda2008
 

发帖
444
土币
1981
威望
914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12-08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0 T;}pMRd%  
C.0.1 试验目的: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当埋设有桩底反力和桩身应力、应变测量元件时,尚可直接测定桩周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除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桩试验加载至承载力设计值的1.5-2倍外,其余试桩均应加载至破坏。 q$s0zqV5  
C.0.2 试验加载装置:一般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的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下列三种形式之一: Qp${/  
8<6;X7<-  
C.0.2.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图C-1): =2{^qvP  
锚桩、反力梁装置能提供的反力应不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1.5倍。 fN>o465I6  
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得少于4根,并应对试验过程锚桩上拔量进行监测。 *Oo2rk nQ  
C.0.2.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量不得少于预估试桩破坏荷载的1.2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 -$4PY,  
C.0.2.3 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当试桩最大加载量超过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横梁上放置或悬挂一定重物,由锚桩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顶加载反力。 y_8 8I:O  
千斤顶平放于试桩中心,当采用2个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将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使千斤顶的合力通过试桩中心。 nlK"2/W  
C.0.3 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荷载可用放置于千斤顶上的应力环、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联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试桩沉降一般采用百分表或电子位移计测量。对于大直径桩应在其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试仪表,中等和小直径桩径可安置2个或3个位移测试仪表。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离不应小于0.5倍桩径,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 VHB5  
C.0.4 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表C-1的规定。 e?G] fz  
e ?H`p"l  
C.0.5 试桩制作要求 jzu1>*ok  
C.0.5.1 试桩顶部一般应予加强,可在桩顶配置加密钢筋网2-3层,或以薄钢板圆筒作成加劲箍与桩顶混凝土浇成一体,用高标号砂浆将桩顶抹平。对于预制桩,若桩顶未破损可不另作处理。 ?!~CX`eMZ  
C.0.5.2 为安置沉降测点和仪表,试桩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0mm,试坑地面宜与桩承台底设计标高一致。 ek#{!9-  
C.0.5.3 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为缩短试桩养护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适当提高,或掺入早强剂。 #G^?4Z a  
C.0.6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10d;对于粉土和粘性土,不应少于15d;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应少于25d。 ?E2/ CM  
C.0.7 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试桩破坏,然后分级卸载到零。当考虑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征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卸载到零)。当考虑缩短试验时间,对于工程桩的检验性试验,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即一般每隔一小时加一级荷载。 6546"sU  
C.0.8 加卸载与沉降观测: nYMdYt04sl  
C.0.8.1 加载分级:每级加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1/15,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荷; 5>JrTO 5  
C.0.8.2 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 z}N=Oe  
C.0.8.3 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的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7WW@%4(  
C.0.8.4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y#^d8 }+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rRL:]%POT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6`{Y#2T  
(3)已达到锚桩最大抗拔力或压重平台的最大重量时。 uQ{ &x6.1  
C.0.8.5 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2倍。每级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后,隔30min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h再读一次。 H{`S/>)[   
C.0.9 试验报告内容及资料整理 }0|,*BkI m  
C.0.9.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概况:整理成表格形式(见表C-2),并应对成桩和试验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作补充说明: Bi)1*  
50Co/-)j  
2|Hq[c=~  
C.0.9.3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荷载-沉降汇总表(见表C-4); Yyby 1  
ep Eg 6   
C.0.9.4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一般应绘Q-s,s-lgt曲线,以及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 PSNrY e  
C.0.9.5 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和桩底反力测定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和绘制桩身轴力分布、侧阻力分布、桩端-阻力荷载、桩端阻力-沉降关系等曲线; =\?KC)F*e  
C.0.9.6 按第C.0.10条和第C.0.11条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3xh~xE  
C.0.10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n_hV;  
C.0.10.1 根据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Q-s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 /e6\F7  
C.0.10.2根据沉降量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缓变型Q-s曲线一般可取s=40-60mm对应的荷载,对于大直径桩可取s=0.03-0.06D(D为桩端直径,大桩径取低值,小桩径取高值)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于细长桩(l/d>80)可取s=60-80mm对应的荷载; J(VJMS;_  
C.0.10.3 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 ppg$;  
C.0.11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根据试桩位置、实际地质条件、施工情况等综合确定。当各试桩条件基本相同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列步骤与方法确定: c63DuHA*C  
C.0.11.1 计算试桩结果统计特征值: ;2-,Xzz8  
(1)按上述方法,确定n根正常条件试桩的极限承载力实测值Qum; _CBG?  
按下式计算n根试桩实测极限承载力平均值Qum AY{caM  
sV'(y>PP%  
C.0.11.2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m *obBo6!zM  
(1)当Sn≤0.15时,Quk=Qum; Y dmYE $  
(2)当Sn>0.15时,Quk=λQum ^c!"*L0E  
C.0.11.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折减系数λ,根据变量αi的分布,按下列方法确定: ;dNKe.`Dg  
(1)当试桩数n=2时,按表C-5确定 iu2{%S)w  
离线roc0324

发帖
3673
土币
2637
威望
1106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12-09
学习了,很不错。。。谢谢 j BS$xW  
%{WS7(si  
t23uQR#>b_  
学习了,很不错。。。谢谢 OaY.T  
w5w,jD[  
学习了,很不错。。。谢谢 kHygif !I4  
V}o`9R@tx}  
9&}$C]`  
学习了,很不错。。。谢谢
离线huda2008

发帖
444
土币
1981
威望
91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12-09
    桩基研究的试验手段主要有静载试验法,原位测试法(静力触探法、标准贯入、旁压仪等),动力试桩法,Osterberg 测桩法(自平衡法),模型试验法。其中,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静载试验。通过现场对桩抽样进行静载试验来判断桩的承载力,抽样数量一般不少于总桩数的 2%。这样得到的数据是最接近工程实际的,它不仅可以为设计和确定桩基承载力、研究桩基承载变形特性提供直接 >W Tn4SW@  
的依据,并且也是验证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合理性的手段。但原型观测和静载试验由于试验周期长、耗资巨大、成本太高,因而在实际工程及研究中并不多见、无法普及,目前也仅应用于较少的重要工程。 f 1s3pr??  
    经验方法确定单桩承载力被列入一些国家的国家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一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理论采用经验法设计。  (为建筑物桩基重要性系数,N作用于基桩桩顶的竖向压力设计值, R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分别为单桩的总极限侧阻和总极限端阻的标准值。、分别为侧阻和端阻分项抗力系数。) #@FMH*?xX6  
    原位测试法就是通过其他手段(如静力触探法、标准贯入等),分别测出各层土中探头侧阻及端阻,以此来计算单桩承载力。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仅仅只能反映土质的变化,而不能反映桩的状况对承载力的影响,所以它只能作为一种预估桩承载力的手段。 D])&>  
    动力试桩法就是利用物体振动和应力波的传播来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以及检测桩身完整性。按照测试时土的动应变大小,动测法又分为低应变动测法和高应变动测法两类。对于低应变动测法来说,土应变基本还处于弹性阶段,反映不了土的塑性情况,用它来作为单桩设计依据是不可靠的;而高应变动测法虽然能够使桩周土达到塑性应变,但作用的时间却是极为短暂的瞬态荷载,用它也不能很精确地预测桩的长期荷载。 A!B: vJ  
    近年来,Osterberg 测桩法(自平衡法)成为一种较好的试桩新技术。其原理是:在桩底预埋可上下膨胀的压力室,试验时给压力室加压,使桩身获得向上的托力,同时桩端产生向下的压力,分别测量上下两段的位移,得到桩侧阻和端 X5@+M!`  
阻与相应的位移的关系。其巧妙之处在于,利用了桩侧阻和端阻互为反力,无须专门的反力系统,比传统的静载试桩省时、省钱、省力,这样一来,可以得到很高的试验荷载,对大直径桩等意义重大。但试验中上段桩的侧摩阻力的方向与传统压桩试验相反,且桩周土变形不连续,这就改变了桩侧土和桩端土之间的相互影响,对确定桩承载力还是有不利的影响。当然,比较各类方法而言,Osterberg 测桩法测得的结果精度比动测法可靠,又比传统静载力法省时省钱,所以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桩基承载力的测量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离线huda2008

发帖
444
土币
1981
威望
91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2-23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0 c12mT(+-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0 j.=&qYc0"  
C.0.1 试验目的: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当埋设有桩底反力和桩身应力、应变测量元件时,尚可直接测定桩周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除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桩试验加载至承载力设计值的1.5-2倍外,其余试桩均应加载至破坏。 >7g #e,d   
C.0.2 试验加载装置:一般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的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下列三种形式之一: S 7pf QF  
7PTw'+{  
C.0.2.1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图C-1): Gak@Z!|  
锚桩、反力梁装置能提供的反力应不小于预估最大试验荷载的1.2-1.5倍。 ^m0nInH  
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得少于4根,并应对试验过程锚桩上拔量进行监测。 Uh[MB wK  
C.0.2.2 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量不得少于预估试桩破坏荷载的1.2倍;压重应在试验开始前一次加上,并均匀稳固放置于平台上; >b\{y}[  
C.0.2.3 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当试桩最大加载量超过锚桩的抗拔能力时,可在横梁上放置或悬挂一定重物,由锚桩和重物共同承受千斤顶加载反力。 Sc b'  
千斤顶平放于试桩中心,当采用2个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将千斤顶并联同步工作,并使千斤顶的合力通过试桩中心。 uuHg=8(  
C.0.3 荷载与沉降的量测仪表:荷载可用放置于千斤顶上的应力环、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联于千斤顶的压力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试桩沉降一般采用百分表或电子位移计测量。对于大直径桩应在其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试仪表,中等和小直径桩径可安置2个或3个位移测试仪表。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距离不应小于0.5倍桩径,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竖向变位。 +;r1AR1)x  
C.0.4 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表C-1的规定。 mok94XuK)  
E8X(AZ 2  
C.0.5 试桩制作要求 co^bS;r  
C.0.5.1 试桩顶部一般应予加强,可在桩顶配置加密钢筋网2-3层,或以薄钢板圆筒作成加劲箍与桩顶混凝土浇成一体,用高标号砂浆将桩顶抹平。对于预制桩,若桩顶未破损可不另作处理。 3CL1Z\8To  
C.0.5.2 为安置沉降测点和仪表,试桩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0mm,试坑地面宜与桩承台底设计标高一致。 _[)f<`!g_V  
C.0.5.3 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为缩短试桩养护时间,混凝土强度等级可适当提高,或掺入早强剂。 }2xgm9j<  
C.0.6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10d;对于粉土和粘性土,不应少于15d;对于淤泥或淤泥质土,不应少于25d。 ;|qbz]t2(  
C.0.7 试验加载方式: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即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试桩破坏,然后分级卸载到零。当考虑结合实际工程桩的荷载特征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法(每级荷载达到相对稳定后卸载到零)。当考虑缩短试验时间,对于工程桩的检验性试验,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即一般每隔一小时加一级荷载。 ^^ >j2=  
C.0.8 加卸载与沉降观测: -S\gDB bb  
C.0.8.1 加载分级:每级加载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10-1/15,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荷; O>R@Xj)M  
C.0.8.2 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 z)%Ke~)<\@  
C.0.8.3 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的沉降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认为已达到相对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 l,fwF ua  
C.0.8.4 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Y[XazT  
(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为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8'WoG]E_  
(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的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 \/XU v(  
(3)已达到锚桩最大抗拔力或压重平台的最大重量时。 Ms<v81z5T  
C.0.8.5 卸载与卸载沉降观测:每级卸载值为每级加载值的2倍。每级卸载后隔15min测读一次残余沉降,读两次后,隔30min再读一次,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隔3-4h再读一次。 GJs{t1 E  
C.0.9 试验报告内容及资料整理 )FQxVT,.  
C.0.9.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概况:整理成表格形式(见表C-2),并应对成桩和试验过程出现的异常现象作补充说明: {Jbouj?V!  
J497 >w[  
u@]rR&h`  
C.0.9.3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荷载-沉降汇总表(见表C-4); "2 \},o9  
G*s5GG@Z.  
C.0.9.4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一般应绘Q-s,s-lgt曲线,以及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 SI`ems{1>c  
C.0.9.5 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和桩底反力测定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和绘制桩身轴力分布、侧阻力分布、桩端-阻力荷载、桩端阻力-沉降关系等曲线; O0l1AX"  
C.0.9.6 按第C.0.10条和第C.0.11条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xig4H7V  
C.0.10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8I8{xt4   
C.0.10.1 根据沉降随荷载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Q-s曲线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 inHlL  
C.0.10.2根据沉降量确定极限承载力:对于缓变型Q-s曲线一般可取s=40-60mm对应的荷载,对于大直径桩可取s=0.03-0.06D(D为桩端直径,大桩径取低值,小桩径取高值)所对应的荷载值;对于细长桩(l/d>80)可取s=60-80mm对应的荷载; HIGTo\]Z  
C.0.10.3 根据沉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确定极限承载力,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Y{KN:|i.!  
C.0.11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根据试桩位置、实际地质条件、施工情况等综合确定。当各试桩条件基本相同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列步骤与方法确定: dzk1!yy  
C.0.11.1 计算试桩结果统计特征值: E]w2 {%  
(1)按上述方法,确定n根正常条件试桩的极限承载力实测值Qum; xiv8q/  
按下式计算n根试桩实测极限承载力平均值Qum u+lNcyp"MW  
_xsHU`(J#  
C.0.11.2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m 0g8ykGyx  
(1)当Sn≤0.15时,Quk=Qum; *epK17i=  
(2)当Sn>0.15时,Quk=λQum r\A|fiL  
C.0.11.3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折减系数λ,根据变量αi的分布,按下列方法确定: n  +v(t  
(1)当试桩数n=2时,按表C-5确定
离线laozhang

发帖
388
土币
0
威望
831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4-07
xie xie  la   hao  hao  xue xue
离线tsywts

发帖
225
土币
612
威望
1055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4-08
把规范文本拷贝后往论坛贴,这也行??
离线aiai123456

发帖
1
土币
33
威望
2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6-13
把规范文本拷贝后往论坛贴,这也行??
离线41642245

发帖
1621
土币
41
威望
806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6-16
学习了,很不错。。。谢谢 vYm& AD   iA|n\a~ny,  
CzsY=DBH=   NxzAlu  
DO,&Foh\   |kF"p~s  
学习了,很不错。。。谢谢 &^D@(m7>{K   P_P~c~o  
g[+Q~/yq   ac,<+y7A  
学习了,很不错。。。谢谢 N'BctKL   *'BI=* `  
\osQwGPV   BC85#sbl  
'9Odw@tp   ~<}?pDA}~  
学习了,很不错。。。谢谢
勇往直前!GO  GO
离线qinxinyi

发帖
1214
土币
3412
威望
9836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6-18
谢谢     楼主   感谢!
念了十几年书,想起来还是幼儿园比较好混。
离线xjywgy

发帖
6850
土币
856
威望
67214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2-02
感谢楼主!
离线北斗星

发帖
145
土币
7245
威望
37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5-19
参加统计的试桩,当满足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平均值作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这是为什么,根据是什么?? bR=TGL&  
请教楼主!!
Polaris
离线hunterb0y

发帖
4
土币
112
威望
0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2-10-02
记忆力变差了,下面读完上面就忘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